黄明博士作开场白。黄明博士是2006年拍摄的《重走唐僧西行路》文化记录片的四位西行者之一,著有《重走唐僧西行路》一书。
博士俱乐部2012年的系列沙龙主题是“弘扬国学文化”,并以“儒家心法”作为的开篇。讲座开始先介绍儒家四圣:至圣孔子、复圣颜回、宗圣曾子、亚圣孟子。
讲解故宫中和殿乾隆御笔匾额:允执厥中。执中是儒家心法的核心,也是《大学》修身的根本,而执中在于正心。《大学》说:“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,身有所忿懥,则不得其正;有所恐惧,则不得其正;有所好乐,则不得其正;有所忧患,则不得其正。”
儒家十六字心诀:“人心惟危,道心惟微,惟精惟一,允执厥中。”(《尚书·大禹谟》)
从《大学》的八目讲解三鼎图:修身、治世、治学,对应着儒家的三不朽:“太上有立德,其次有立功,其次有立言。”(《左传·襄公二十四年)
讲解《大学》心法三重门:文字门、行事门、心意门。与之对应的有三种法:文法、行法、心法。实质在于修炼“中和”之性。何谓“中和”?《中庸》说:“喜怒哀乐之未发,谓之中;发而皆中节,谓之和。中也者,天下之大本也,和也者,天下之达道也。致中和,天地位焉,万物育焉。”
休息期间互动:体内有三个“中”,其中一个在头部,而最根本的“中”在体内,《周易》说:“君子黄中通里,正位居体,美在其中,而畅于四肢,发于事业,美之至也。”(《坤卦·文言》)
开始互动环节。
儿童国学教育重点在哪?重点在于培养安详与恭敬,也就是要培养中和之性。宋代大儒张载说:“教小儿且先安详恭敬。”
怎么看待普世价值?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是为生和为公,生是指生存,公是指大公。儒家经典《礼记·礼运》说:“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。选贤与能,讲信修睦,故人不独亲其亲,不独子其子,使老有所终,壮有所用,幼有所长,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。男有分,女有归。货,恶其弃于地也,不必藏于己;力,恶其不出于身也,不必为己。是故谋闭而不兴,盗窃乱贼而不作,故外户而不闭,是谓大同。”
讲座后继续互动:儒家文化的实质是什么?内圣外王。《大学》八目说的格物、致知、诚意、正心、修身属于内圣的范畴,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属于外王的范畴。
博士俱乐部工作人员与曾卫平合影。